y理论的论文格式(论文字母字体格式要求)

论文格式 15℃ 0

y理论的论文格式 第1篇

1.政府财权事权与支出责任不符。自从1994年我国实施分税制改革后,税种划分成中央税种和地方税种。地方的事权不断增多,导致地方性政府财政支出越来越多。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居民对公共产品的需求量非常大,政府需要更多的资金。地方政府为了进行基础设施建设,他们每年都要融资,产生债务风险。地方政府的财政收入非常有限,受到中央强化房地产调控的影响,在转移支付环节中存在各类问题,不能结合地方政府的实际需求。在增量调节环节,地方之间的贫富差距非常大。地方政府的事权不断增加,但是财权非常有限。地方政府体制内的收入不能弥补财政支出,导致地方政府的预算外收入增加,他们只能通过举债的方式弥补财政不足。

y理论的论文格式(论文字母字体格式要求)

2.政府融资不够规范。政府在融资环节中,产生非常大的随意性。地方政府常常通过发行债券的方式,但是资金还是不能满足需求。于是,地方政府开始建立各类融资平台,在融资环节中产生盲目性和随意性。政府的融资运作效率不高,融资的成本非常高,导致政府投资效率不佳。在融资平台建设中,资金不足。政府会通过各类方式补充资金,通过挪用年度预算等方式,甚至出现虚假注资的方式。政府在融資方面,相关的管理体制存在缺陷,很多融资平台的建设没有相关的监督措施加以辅助,采用多头管理的方式。融资监督机制尚未建立,政府在融资环节中,缺乏法律和公众的监督,导致商业腐败的产生。

3.政府债务管理机制不够健全。政府的债务管理机构不完善,尽管我国政府已经积累了很多政府性债务,但是债务管理机构尚不完善。债务资金使用不够规范,有些地方政府的债务资金不能纳入到预算管理环节,债务资金不能充分进行基础设施建设。债务资金管理效果不好,不能进行全方位的预算管理。政府债务领域的信息不够透明,地方政府的融资情况不能及时地回报给_,信息不公开,导致地方性债务的口径不能完全的纳入到预算管理系统中。债务管理的法制建设比较落后,不能结合债务管理建立法律体系。尽管我国制定了《预算法》等,对政府的举债行为加以约束,但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政府投资还是越来越多,已经超过政府的财力。

y理论的论文格式 第2篇

第一种调和方案,就是强调一种“强决定论”或“超级决定论”(superdeterminism)。在前面的贝尔实验中,我们有一个前提假设,就是Alice和Bob的观察都是相互独立的、完全由他们自己的意愿决定的。但是,如果持有超级决定论的观点,这种假设是不成立的,Alice和Bob都是来自同一个宇宙起源,他们的行为都是在宇宙的起点决定好的,因而就不是互相独立的。于是乎,在两人不自知的情况下,两个人事先其实已经“串好供”来“制造”这个两边看似相关的实验结果了。似乎贝尔本人就倾向于这种观点。

只不过这种观点可能太过“哲学”了,并不为大家所喜。

还有一个有可能既保证实在性又保证定域性的解释,就是多世界的观点。

请注意,在前面贝尔不等式的推导中,我们其实是有一个前提条件隐含未言的,就是:

这个世界的状态是单一的。

如果我们允许多重态呢?也就是说,我们在谈论“叠加态”的时候,我们承认它本身就是一个合法的、现实的物理状态,又如何呢?

我用一个类比的例子来说明这个问题:

假设我们手里有一个巨大的骰子。这个骰子的两面,一面是红色的,点数为1,另一面是蓝色的,点数为5。一只非常小的小蚂蚁正在一条棱上爬。这只小蚂蚁知道骰子的立体构型,但是它进行观察的时候,它只能看到一面(因为它实在太小了!),所以单纯从它的个体视角来看,这个骰子会在它观察的时候,降维“坍缩”成它所观察的那个面。

于是乎,这只蚂蚁根据骰子的结构,构造了骰子的“波函数”:

|dice\rangle=|blue\rangle|5\rangle+|red\rangle|1\rangle

当它在棱上爬的时候,这个骰子处于上述的叠加态。当它选择做出一个观察的时候,如果它看到红色,它瞬时就知道,远方的点数是1 - 虽然这个骰子相对于虫子而言十分巨大,那个点数距离它有无穷远的距离。

于是虫子说,当我观察的时候,骰子坍缩了。我的局域观察得到“红色”的结果时,遥远的点数立刻就坍缩成了1,反之则是5。于是它宣布,这个世界是非定域的!

当然,我们知道,这只蚂蚁做了一个假设 - “单面骰子假设”,就是说骰子本身不是现实,观察到的某个面才是现实。基于这种假设,那么必然就是非定域的。

然而,如果我们抛去这个假设前提,我们就认为整个骰子就是多面的现实,那么这个“非定域”就显得完全不必要了。当它看到红色的时候,它并没有“坍缩”掉点数,而只是选择了骰子的一个面而已。这里没有什么非定域性:无论是点数1还是点数5,早就已经在那儿了,知识我选择了其中的一个面而已。

那么现在我们回来看量子纠缠的情况:波函数就是这个骰子。波函数本身就代表了整个现实,它是多重的,而不是单一的(正如骰子是多面的而不是单面的)。当Alice进行观察的时候,幺正演化发生了:

\frac{1}{\sqrt{2}}\left( |\uparrow\rangle_A |\uparrow\rangle_B +|\downarrow\rangle_A|\downarrow\rangle_B \right)|ready\rangle\rightarrow \frac{1}{\sqrt{2}}\left( |\uparrow\rangle_A |\uparrow\rangle_B |up\rangle+|\downarrow\rangle_A|\downarrow\rangle_B|down\rangle \right)

其中,上式中“up”表示“Alice观察到上旋”,“down”表示“Alice观察到下旋”。

如果我们不预设“坍缩”的前提,我们发现Alice和整个系统纠缠在一起而不可分了。整个波函数分成了两个“分支”的叠加 - 这就是多世界理论中的所谓“世界分支”。于是,Alice的一个副本“进入”到{A↑B↑}的“世界”中,另一个副本“进入”到{A↓B↓}的“世界”中。她看到上旋,立刻知道Bob会看到上旋,恰如小虫子爬进了红色的面,立刻知道遥远的地方有一个点数。

一切的关键,就是我们抛弃“单一世界假设”这样的前提,就像虫子抛弃“单面骰子假设”一样,简单!(狗头)

Vaidman

类似地,量子力学中有些匪夷所思的现象,如果我们能够承认一个匪夷所思的前提 —— 叠加态的现实性,就突然变得自然而然起来。例如,在著名的Elitzur–Vaidman炸弹实验中,如果我们认定了“单一世界”,那么我们必然会得到一个悖论:在有些时候,即使是你与一个系统不发生任何的相互作用,你仍然可以获得它的一些信息。这个现象令人难以理解,但是在多世界理论中,它却非常自然,因为你的确和这个系统发生相互作用了 —— 这种相互作用发生在和你叠加的另一个“世界”中。

当然,他的观点也有人质疑,这里就不多谈了。在量子力学里,几乎每一个观点都会跟着一堆质疑,我们无法穷究下去,这样会变得没完没了。

y理论的论文格式 第3篇

.fjy130 { display:none; }

论文关键词:《管理学研究》基本问题教学策略 作文 /zuowen/

论文摘要:管理学原理是随着管理能力在经济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渐受关注而形成的;《管理学原理》是管理类各专业必修的专业基础课。其教学目的是,通过学习,使学生系统地掌握管理学的基本概念、理论和方法,并增强学习、研究、应用管理学的能力。它涵盖两条主要的逻辑路径:管理理论与管理职能;这一致思路径规定了管理学原理的基本概念及应当采取的教学策略。 论文网

一、引言 简历大全 /html/jianli/

人类的管理活动有着悠久的历史,管理思想来源于人类社会的管理实践。事实上,无论是在东方还是在西方,我们都可以找到古代哲人在管理思想方面的精彩论述。随着生产力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逐渐认识到管理的重要性——管理是促进现代社会文明发展的三大支柱之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固然需要丰富的资源与先进的技术,但更重要的还是组织经济活动的能力,即管理能力;从这个意义上说,管理本身就是一种经济资源,作为“第三生产力”在社会中发挥作用。 开题报告 /html/lunwenzhidao/kaitibaogao/

1911年出版的《科学管理原理》的引言中,“科学管理之父”泰罗开宗明义地指出,这篇论文的宗旨之一是“论证最佳的管理是一门实在的科学,基础建立在明确规定的纪律、条例和原则上,并进一步表明,科学管理的根本原理适用于人的行为——从人们最简单的个人行为到我们大公司的业务运行”。现代意义上的管理学应运而生,并迅速发展为社会科学的一个专业领域。 开题报告 /html/lunwenzhidao/kaitibaogao/

二、《管理学原理》的基本问题 论文

任何一门学科的形成和定型都有三个关键性标志:明确的研究对象、独特的致思路径和完整的概念系统。弄清这三个方面的基本问题,无论是对一门学科的理解和把握,还是对于该学科教学策略的选择,都具有重要意义 论文

(一)《管理学原理》的研究对象 论文网

管理学的研究对象是揭示管理的客观规律性,即如何按照客观自然规律和经济规律的要求,合理组织生产力,不断完善生产关系,适时调整上层建筑以适应生产力的发展。管理学原理是从管理中总结、归纳、抽象和概括出来的科学原理,它着重研究管理的客观规律和具有共性的基本理论,具体研究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论文

1.合理组织生产力。这是由管理的自然属性决定的,是由发展生产力的需要与社会化大生产决定的。社会化大生产的顺利进行需要管理,需要研究如何配置组织中的人力、财力、物力,以及信息等各种资源,“物尽其才,人尽其用”,使各要素充分发挥作用,提高劳动生产率和经济效率,以实现组织目标和社会目标的相互统一。因此,怎样计划安排、合理组织及协调、控制这些资源的使用以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就是管理学原理研究的主要问题。完善生产关系。这是由管理的社会属性决定的。一方面,不同的历史阶段,不同的社会文化,会使管理呈现一定的差别,这种特殊性决定了管理应着重研究如何处理组织中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系,尤其是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之间的矛盾关系问题;研究如何建立和完善组织机构设立、人员安排以及各种管理体制问题;研究如何激发组织内部成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为实现组织目标而服务。另一方面,管理总是在一定的生产关系下进行的,不同的社会制度使得管理体现着生产资料所有者的意志和利益,这一“印记”决定了管理学原理应该研究如何使组织内部环境与其外部环境相适应的问题;研究如何使组织的规章制度与社会的政治、经济、法律、道德等上层建筑保持一致的问题,建立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新秩序和规章制度,从而维持正常的生产关系,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毕业论文

(二)《管理学原理》的致思路径 思想汇报 /sixianghuibao/

管理学原理作为一门科学,研究管理活动的规律性,解决与管理活动有关的生产力、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等方面的问题,已形成一个完整的科学体系,其构造形如金字塔,其顶端是具有指导作用的理论体系,底部是关于管理过程、管理对象以及相应职能的科学系统,中间则对应着管理层级和管理领域。 论文网

那么,管理学原理在研究正式组织实现组织目标这一过程中又是怎样致思的呢?管理学原理首先从管理理论入手。通过分析,研究人类过去丰富的管理实践经验和理论,认识管理思想、理论和制度与方法的演变发展规律,继承前人的经验和成就,古为今用。因此,绝大多数的学者在编撰《管理学原理》教材时,都考虑将“管理理论的产生和发展”放在着作的第一章或第二章;因为,大家的思考逻辑基本一致:管理理论与方法是一个历史的发展和演化的过程,管理理论和管理思想的形成与发展,反映了管理科学从实践到理论的发展过程,研究其产生和发展是为了继往开来,继承发展和建设现代的管理理论。通过对管理理论的产生和发展的研究和介绍,可以使读者更好地理解管理学的发展历程,有助于掌握管理的基本原理。 作文 /zuowen/

其次,任何一门科学都有其基本的原理,管理科学也不例外。管理的基本原理是指带有普遍性的、最基本的管理规律,是对管理工作的实质及其基本运动规律的表述,也是研究管理活动的过程和环节、管理工作的程序等问题的解决之道。诸如:决策的制订、计划的编制、组织的设计、过程的控制等,这些活动都有一个基本的原理和原则,是人们进行管理活动都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具体表现在管理过程及相应的职能,即计划、组织、领导与控制,这是管理学原理体系的坚实基础。我们必须学习和掌握它,做到活学活用。 毕业论文

再者,人是管理活动的主体。管理活动与组织成员的行为有着密切关系。因此,一方面,管理者的素质高低、领导方式、领导行为、领导艺术和领导能力,对管理活动的成功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即研究“领导的有效性”。另一方面,员工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是高效率完成组织目标的基础和前提,即研究“激励员工的主动性”。 论文网

(三)《管理学原理》的基本概念 总结大全 /html/zongjie/

概念是理论致思凝结而成的逻辑环扣,也是把握研究对象的基本方法和工具;概念之间的关系则构成一定的理论体系。与上述致思路径相应,管理学原理有以下一些主要基本概念。 简历大全 /html/jianli/

1.管理理论。管理理论着重从历史的方面研究管理实践、思想、理论的形成、演变、发展,知古鉴今。 简历大全 /html/jianli/

一般来说,管理学形成之前可分成两个阶段:早期管理实践与管理思想阶段(从有了人类集体劳动开始到18世纪末)和管理理论产生与发展阶段(从18世纪末、19世纪初开始)。真正意义上系统化的管理思想与理论,是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劳动组织的日益庞大而逐步发展起来的,分为三个阶段:古典管理理论阶段(20世纪初到20世纪30年代行为科学学派出现前)、现代管理理论阶段(20世纪30年代到20世纪80年代,主要指行为科学学派及管理理论丛林阶段)和当代管理理论阶段(20世纪80年代至今)。 论文

根据不同理论的表述,追本溯源,我们可以找到各自的核心基本概念,也是这些管理理论的思想起源。具体来说,诸如:“效率”与“标准化”之于泰罗的“科学管理理论”,“管理职能”与“管理原则”之于法约尔的“一般管理原理”,“层级结构”与“权力”之于韦伯的“行政组织理论”,“人性假设”与“非正式组织”之于梅奥的“行为科学理论”,“决策”与“满意原则”之于西蒙的“理性决策理论”,“系统”与“协作”之于巴纳德的“社会系统理论”,“竞争”与“战略管理”之于波特的竞争战略理论,“工作流程”与“企业再造”之于迈克尔·哈默与詹姆斯·钱皮公司再造理论。等等。管理职能。所谓管理职能,是对管理过程中各项行为的内容的概括,是人们对管理工作应有的一般过程和基本内容所作的理论概括。管理活动是人们进行的一项实践活动,是一项实际工作,是一种行动。人们发现在不同的管理者的管理工作中,管理者往往采用程序具有某些类似、内容具有某些共性的管理行为,比如计划、组织、控制等,人们对这些管理行为加以系统性归纳,逐渐形成了“管理职能”这一被普遍认同的概念。 开题报告 /html/lunwenzhidao/kaitibaogao/

管理职能一般根据管理过程的内在逻辑,划分为几个相对独立的部分,但是划分管理的职能,并不意味着这些管理职能是互不相关、截然不同的。划分管理职能,其意义在于:管理职能把管理过程划分为几个相对独立的部分,在理论研究上能更清楚地描述管理活动的整个过程,有助于实际的管理工作及管理教学工作。划分管理职能,管理者在实践中有助于实现管理活动的专业化,使管理人员更容易从事管理工作。在管理领域中实现专业化,如同在生产中实现专业化一样,能大大提高效率。同时,管理者可以运用职能观点去建立或改革组织机构,根据管理职能规定出组织内部的职责和权力及它们的内部结构,从而确定管理人员的人数、素质、学历、知识结构等。 论文

计划职能对未来活动进行的一种预先的谋划。主要内容:目标与任务分解,目标实现方式与途径选择,进度控制与调整等。 论文网

组织职能为实现组织目标,对每个组织成员规定在工作中形成的合理的分工协作关系。主要内容:组织设计,人员配备,组织运行及组织变革等。 总结大全 /html/zongjie/

领导职能管理者利用组织所赋予的权力去指挥影响和激励组织成员为实现组织目标而努力工作,主要内容:指挥引导,激励鼓舞,协调沟通等。 简历大全 /html/jianli/

控制职能是保证组织各部门各环节按预定要求运作而实现组织目标的一项管理工作。主要内容:确立标准,衡量绩效,纠正偏差等。 毕业论文

三、《管理学原理》的教学策略 简历大全 /html/jianli/

y理论的论文格式 第4篇

说一点点关于这方面的最新进展吧。

说到定域性和纠缠的关系,我们可能很自然地想到著名的“ER=EPR”。这个理论是2013年 Susskind 和 Maldacena 提出的。

这个很巧妙的名字是怎么回事呢?

它和伟大的爱因斯坦连在一起。所谓的EPR,就是我们前面提到的EPR佯谬。Einstein,Podolsky 和 Rosen。这里指代量子纠缠。

而所谓的ER,指的是EPR佯谬同年,上面三位中的两位,Einstein 和 Rosen,发表的关于虫洞的预言。

这两个源自爱因斯坦的伟大的理论在同年发表,在近一个世纪之后,又重新会面了。从名字中就可以知道它的大意,简言之就是说量子纠缠等效于虫洞。

这个理论最早是在分析黑洞的所谓火墙悖论过程中提出来的。具体的过程可能和本题有些偏离了,就不详述。这里就是来看看这个很有意思的结论:量子纠缠等效于虫洞?这是什么意思?比较温和一点的诠释就是,在黑洞边界的霍金辐射之间的纠缠在理论上等效于它们之间以一个虫洞连接。

但是,Susskind本人对此显然更加激进。他甚至认为,在任何两个纠缠粒子中间,都存在这一个虫洞把它们连接在一起。

这个理论把引力理论和量子理论连接在一起了。这个是很令人震惊的。当然现在大家仍然在对此观望。有兴趣的话大家可以去搜索以下相关资料。

另外一个我感到非常有意思的从量子引力角度来approach量子纠缠的定域性的理论,来自Sean Carroll。

Carroll说,我们应该把思路就反过来,我们不要试图量子化引力,而是“引力化”量子力学。更确切说要从量子力学中找到引力,而不是去“协调”liangzix量子力学和引力理论。

Carroll的猜想是时空涌现于量子纠缠

Carroll本人是一个坚定的多世界理论支持者。作为多世界理论的支持者,他必然认为量子力学是纯幺正的。一切现象都是量子现象,不存在所谓的“经典”现象。

我们日常所见的“经典”现象(那些定域的现象),都是那些和在环境的相互作用中,不与环境发生纠缠的那些基底。也就是说,系统和环境的相互作用多多少少会形成纠缠,而纠缠就意味着不可分割。也就是说系统会或多或少地和环境“融于一体”,进而丧失了其定域性。它的一部分信息“扩散”到广域的希尔伯特空间中去了。当系统和环境不发生纠缠的时候,系统的独立性得到保存(它是“定域”的)。但是,当系统和环境形成或多或少的纠缠的时候,它的独立性不复存在。纠缠越大,系统和环境间的共有信息就越多。此时,环境和系统各自丧失了独立性,也就是说,有一部分信息不再是“定域”的。

从这个角度,我们可以很自然地解释,为何我们日常看到的经典物体都是有确定的位置的?原因很简单,因为势函数本身取决于环境与系统的相对位置,而不是一系列相对位置的叠加,因而这种纠缠性质就保留了确定位置的独立性。但是这里我们就可以反过来问,“既然确定位置和位置的叠加是数学等价的(从纯幺正的角度上),为何势函数会是确定位置的函数?

所以这里的思路就反过来了,我们从量子纠缠中寻找确定的位置,而不是以确定位置为前提来解释确定位置的问题。

也就是说系统的“定域性”取决于它和环境的纠缠程度。这里的定域,说的是希尔伯特空间中的定域性质。简言之,希尔伯特空间表示了所有的可能量子态。而一个系统的状态就包括了所有可能状态的取值以及其概率幅。当它与环境形成纠缠后,它的这些可能状态就在不同程度上和环境的某些可能状态无法分割,进而不再属于系统“自己”的性质了。那些我们能够看到的属于系统的性质,就是那些“可以与环境分割”的,也就是“它自己”的,或者“定域”的性质。

那么,这种所谓的“抽象定域”其实就在时空中显示为一种“空间定域”:一个系统“自己的”性质,自热而然在时空中就与一个确定的空间位置相对应。这种定域性在希尔伯特空间中是量子纠缠的结果,进而Carroll就这样猜想:我们日常经验的时空,可能是希尔伯特空间的涌现性质

我们传统的思路,是从时空中的性质出发,经历了“量子化”后形成量子理论。比如说,我们从经典概念诸如“一个粒子所有可能的位置”,然后对每个位置指定一个复数,从而得到一个波函数。而所有的波函数就构成了希尔伯特空间的抽象结构。

但是这里我们反过来,我们认为希尔伯特空间中的量子态才是一个对现实的描述,通过对希尔伯特空间中的纠缠性质的研究,找到我们时空的结构。我们日常经历的时空,其实是希尔伯特空间中的纠缠大小的某种度量。

我们把希尔伯特空间分成若干部分,然后我们把各个部分之间的纠缠熵,定义为它们之间的“距离”。相互纠缠强烈的,它们就表现得距离很近:因为相互纠缠越大,它们之间的性质就越不可分,直观上就是距离更近。而相互纠缠很弱的,就表现为距离遥远:因为纠缠很弱的,它们之间的性质就更加独立无涉,直观上就是距离远。

那么,我们就问自己,从一个广域上来看,用这种“涌现”的空间定义,我们能不能获得一个有着固定数目维度的、平滑的几何结构?答案是可以的。

然后,我们还问,如果我们对这个态施加扰动,这种涌现时空的几何性质会有何变化?答案是,它弯曲了。

这样一来,我们就从纯粹的量子力学出发,到达了相对论的彼岸。在这里,第二个问题尤为重要:它展现了,空间中的能量变化自然地改变了几何结构。按照Carroll本人的说法,

这只是我个人的解读。这个Blog中有比较详细的解释:

y理论的论文格式 第5篇

AB两个粒子无论相隔多远,我们对B的观察总是不可避免地影响到对A的观察结果,这,就是量子纠缠中爱因斯坦打死都不相信的“幽灵般的远距离作用”(“spooky action at a distance”)。

平心而论,爱因斯坦用超光速作用来质疑量子力学,未免苛求。因为量子力学从一开始,就不是一个相对论性的理论,它不满足洛伦兹变换(直到后来,狄拉克发现了相对论量子力学的基本方程,狄拉克方程,再后来发展了量子场论,才是真正的相对论量子力学)。因而要求它和相对论兼容,就有些鸡蛋里挑骨头的意思。

但是,有趣的是,量子纠缠其实并没有与相对论冲突。没错,它确实意味着某种意义上的远距离瞬间关联,但是这种关联是完全随机的。相对论所不允许的超光速,指的是信息的传递速度,或者说因果关系的传递不能超光速。但是,当Alice观察A的时候,她是完全不可能控制观测结果的。现在她想利用量子纠缠给宇宙另一头的Bob发一条短信,她用上旋代表1,下旋代表0的话,如果她可以控制每次的结果,那么当她观测得到0的时候,Bob必然就得到1,她就可以用这种方式发出一串数字串,把想发出的信息编码到其中,Bob就可以立刻得到短信了。但是,我们知道,她每次的观测结果都是完全随机的,她自己对此毫无控制能力,她想发0的时候,可能观测结果却是个1。因此,Bob那边得到的编码只能是毫无信息负载的噪音,除此之外什么都得不到!因而,超光速的信息传递是无法实现的。

这个,有严格的数学证明,被称作no-signaling theorem。这里就不再展开了,请参考

还有,Alice和Bob同时做出观测,这个“同时性”在相对论中是相对的。这时在地球的Carol可能看到,Alice先做出观测,导致了A的坍缩,随后Bobby对B进行观测,得到了和A相关联的测量结果。Carol容易得出结论:Alice观测在先,而Bob的观测在后。而Dave此时称作高速飞船经过,他看到的正好相反,是Bob先看到了B的状态,而后Alice对A才进行观测。那么Carol和Dave的观察使互相倒因为果了吗?是不是结果先于起因产生了呢?一件事还没发生,它的结果却先显现了?

其实严格讲,我们可以说,无论是Alice观测导致了B的随机坍缩,还是Bob先观测导致了A的随机坍缩,这两者之间是完全无法分辨的,因为不论是谁先谁后,Alice和Bob的观测结果都是一串无意义的随机结果而已,他们都没有办法分辨,自己所观测的这个粒子,是已经被对方坍缩过的,还是没有被坍缩过的?而这时,地球上的Carol和飞船上的Dave只是互相对谁先谁后产生了分歧,但是却丝毫不影响因果关系。

说非定域可以,说“超距作用”则不然。

这就是一般人给出的解释。

但是,的确也有很多科学家认为,不管怎样,量子力学中确实展现出了超远距离的瞬时影响,虽然相对论没有被违背,但是也足以引起很多科学家的极度不舒服。

那么,有没有可能给出一种不存在这种瞬时影响的解释呢?

y理论的论文格式 第6篇

1.提升思想认识,强化债务管理。政府应强化风险认识,防止债务风险扩散为经济风险,要正确地认识债务风险问题,纵观大局,做到未雨绸缪。政府应树立忧患意识,认识到抵御债务风险的紧迫性,也要认识到政府举债对当地经济发展产生的影响,确保偿债有序。强化底线意识,底线意识在一定程度上是底线思维的应用,其与风险意识是相辅相成的,政府要在对现实情况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高警惕。将国家法律作为“红线”,做好风险的防范准备工作。政府还要提升自身的法治意识,杜绝违法违规的举债行为。有些政府的领导干部,他们的法治意识比较弱,对于一些惩戒视而不见。因此,政府应树立法治意识,规范举债行为,维护法律的权威。充分了解政府职能的权限,掌握政府和市场之间的关系,强化政府职能的转变,发挥市场这只无形手的资源配置作用。

2.推进体制机制改革。合理划分财权和事权,_和地方政府应该明确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有效地抑制政府债务规模。结合权、责和利相统一的原则,各地区的财权和事权应得到明确,制定财权事权调整机制,形成完整和清晰的财权和事权清单,从而提升政府对于财权和事权改革的可操作性。建立相应的配套措施,完善相关的改革协同配套方案,提升转移支付制度的可操作性。进行干部任用制度的改革,完善债务监督考核问责制度。对考核的方法进行改进,抓住基础和发展的根基,充分发挥潜能,改善民生,促进社会进步。完善政府债务考核和问责制度,建立公共服务为中心的理念。在新政策背景下,完善债务监督制度,对金融机构进行科学的监管工作,有效地杜绝违法违规操作,强化责任人制度。对政府债券资金进行全面管理,明确责任主体和财务主体。提升债务信息的透明度,通过政府政务网站的方式,对债务限额明确,建立债务限额报告制度。通过财政预算的方式,对预算情况进行分析。

3.提升政府债务风险管理能力。建立政府债务管理小组,发挥其职能。对政府债务的借、用和还阶段进行监督,进行债务管理工作的指导,对于债务风险要实时掌握。当风险发生后,应采取必要的干预措施。完善政府债务的预算管理工作,分别对政府债务收入、支出、付息和还本进行预算,防止超预算举债的发生。各地的人大应发挥审议作用,充分履行监督职能。提升风险化解的能力,在政府债务管理中,隐性债务管理存在一定的难度。因此,在债务管理中,要对各类风险进行评估,出具评估报告。有些政府债务风险防范能力比较差,风险防控机制比较落后。因此,要提升政府债务风险化解能力,抓住风险产生的主要因素。

结语

政府债务风险是重大...

y理论的论文格式 第7篇

关键词:高职院校;人力资源管理教学;必要性;作用;创新;建议

G717

一、高职院校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教学创新的必要性

市场经济的完善发展,人力资源管理已然成为企业战略发展管理的重要内容,加强人力资源管理是实现企业战略目标的重要途径。基于上述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性,使得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高素质人才需求日益增加。虽然高职院校人才输出量大,但是精细化程度低,使得这类人才难以达到企业期望,因此必须加强高职院校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教学的创新。此外高职院校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学生不仅要懂管理,还要懂得人力资源如何科学管理,运用管理学、经济学、社会学、伦理学、统计学等多学科理论,运用计算机技术操作来解决企业战略管理中人力资源的优化配置。因此为了提高高职院校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学生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必须创新高职院校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教学的教育理念、教学内容以及教学方法等。

二、加强高职院校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教学的作用

1.加强高职院校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教学是提升高职院校实践教学水平的需要。高职院校向社会输出的是应用型人才,这种教育模式对于企业来说具有很大的实用性。以市场为导向的教育理念成为高职院校的全新的教育模式。在教学中,高职院校能够将企业作为切入点,使得学生在进入企业后,实现由学到用的零距跨越。因此人力资源管理课程教学更是将企业导向作为常态化教育手段,培养适合企业发展的管理学人才。

2.加强高职院校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教学是加强高职院校学生就业能力的需要。管理学人才进入企业后,需要在管理岗位上发挥一技之长,为企业的可持续战略注入新的生命力。因此,在人力资源管理课程中,学生能够更好的了解企业运作的模式,懂得企业人力资源配合与调动的实际意义,从而提高学生运用管理学理论进行现场管理的能力,正确面对自己的工作岗位,从而在学习阶段进行更加充分的准备。

3.加强高职院校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教学可以完善高职院校的教育体系。在管理学体系中,人力资源管理课程是重要的一环,为高职院校管理学专业的内涵提升作用很大。高职院校在人力资源管理课程教学方面时间虽短,但却增加了学生管理学的专业知识内涵。而且,由于开设了人力资源管理课程,高职院校的教育体系得到了完善,一改过去单一的专业课程限制,为学生的就业创造了更多的机遇。

三、加强高职院校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教学创新的建议

1.应用多种教学方式合理开展理论学习。高职院校的目的是培养实用型人才,但理论学习也非常重要,其是实践应用的动力源泉。人力资源管理教学创新需要以理论为基础的,理论学习是学生主观能动性的依托。因此,在人力资源管理课程教学中,要改变单一的理论教学为多样化的理论教学,不同内容不同方式,不同情况不同方法,构建多元化的理论教学模式。难点内容教师要根据教学经验深入剖析,并不断强调来强化学生的记忆。对于普通内容,可以给学生一定的自由空间进行小组学习,任务驱动法学习、合作学习、集中法学习等等,使得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增强。

2.及时更新教学理念与教学方法。人力资源管理理念随着社会的不断前进而不断更新发展着,为了适应时代的需求,具有战略意义的新理念、新方法、新模式等需要不断引进高职院校教学中去,才能现人力资源管理课程的与时俱进,为学生提供新鲜而及时的知识、方法来更好的服务于社会。因此,在选用教材时只能在知识结构相对合理、理论知识点相对完整中选择最适用的。在知识经济的大背景下,教师就必须站在时代的最前沿,不断充实自己,将必要的新理念、新知识、新方法补充到教学中来,开阔学生的眼界。

3.健全人力资源管理教学管理制度。制度具有引领和规范的作用,高职院校需要根据自身的实际进行认真的研究和探索,健全人力资源管理教学管理制度,发挥制度的引领和规范作用。健全有效的激励制度,引领优秀教师主动探索实践教学规律,以提高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教学质量。要建立和健全实践教学质量保证和监控机制,对期末考试、论文指导、实践指导等环节制定规范的标准和考核评价办法,以保证实践教学的规范化和科学化。

4.运用实例教学法创新高职院校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教学。人力资源管理课程教学的特点是实践中渗透理论,理论中渗透出实例。因此,高职院校需要加大资金投入来构建实践平台,走出校园与企业进行沟通搭建校企平台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在实际情况不允许的情况下,可以将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实例引入教学中,而且可以将校园内人力资源管理的实例进行讲解,增强学生的理解能力。例如企业竞选上岗的实施案例,校内学生干部竞争上岗的亲身经历等,这些都是人力资源管理与实践结合的最好例证。通过这些例证的全程解读,学生能够切身体会到人力资源管理的内涵和实践意义,从而能够更好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5.应用情景模拟教学模式创新高职院校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教学。模拟教学是实践教学不可缺少的部分,在人力资源管理课程教学创新中具有提升学生实战能力的作用。比如教师可以给学生设定一种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氛围,通过角色扮演来消化相关理论并用于实践,提高学生的实践运用能力,当然教师要对学生在情景模拟中的表现进行分析,及时调整学生运用人力资源知识的方向。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针对目前高校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之间存在的脱节现象,高职院校以市场为导向,就要从市场需求出发,在管理学中将人力资源管理课程进行创新培养出对社会有用的管理学人才。

参考文献:

[1]王小艳.浅淡高职院校人力资源管理课程的教学改革[J].商,2015(06)

y理论的论文格式 第8篇

“正统”量子理论认为,不存在这样一个“隐变量”。量子态就是系统的最完整描述。用一句常用的,但是不太确切的话来说,就是,量子系统的概率性是“内禀”的。

不满足定域性,这就是爱因斯坦对传统的量子力学最不满意的地方。爱因斯坦意识到,更整个量子力学都是非定域的

其实我们不必谈论量子纠缠,这种非定域性的影响就已经随处可见了。一个波函数在坍缩时,会同时改变它在整个空间的概率分布,这本身就是一个非定域性的源泉。比如说,我们有一个位置不确定度很高的电子,它的波函数在空间分布很宽,也就是说它在一个广袤空间中随处都有出现的可能。当我们对它进行观测的时候,它各个位置的叠加态迅速坍缩,变成空间中的某一个点(我们把它叫做A点)。那么这时我们立刻知道,这一瞬间,这个电子在空间其余的任何地方,无论距离有多远多近,都同时清零了。

按照隐变量理论,这毫无问题,因为我们所“坍缩”的概率,只不过是一次信息更新而已,并不涉及到电子状态的改变。但是“正统”量子理论则认为,在你不观察的时候,电子没有确定的状态。你的观察使得电子获得了一个确定的状态,同时就把弥散在全宇宙量子态一次性改变了。

此时,如果空间中有另外一个电子,那么两个电子之间就会互相影响。比如说,因为相互之间的斥力,一个电子出现概率高的地方,另外一个就不大会出现在附近。此时,如果我们观测了其中一个电子A,就会瞬时改变它的量子态,使其在空间的分布清零。那么,另一个电子B的分布也就会瞬时受到影响。因为B的概率是受到A的概率影响的,观察之后,A坍缩了,变成了确定值,那么此时B的概率就会受到这个确定值的影响,所以分布就不可避免地因此变化:也就是说,对A的观测瞬间就影响远方的B。

按照经典图景的看法,这个过程是没有任何“瞬间影响”的。原因是,两个电子在空间概率性的分布,只是因为我们的无知造成的:两个电子都有确定的位置,只是我们不知道而已,并不是它们真的在空间中弥散开的。我们测量A,得到A的位置信息后,同时改变了B的空间概率,但是,这个瞬间发生变化的只是我们对B的知识,而不是B的状态。而按照量子力学的看法,两个电子的量子态就是它们运动状态的全部,当A坍缩时,B的改变,是其量子态实实在在的改变。因而,我们对A的改变,实实在在地瞬间改变了B的状态。

因此,爱因斯坦说,既然量子力学必然导致这种超光速的瞬时作用,那么说明它必然是有问题的,问题就在于,它忽略了“隐变量”,也就是说,叠加态的背后其实是“真实”确定的状态,我们用叠加态来描述粒子是不完备的,它不能够告诉我们,比量子态更加基本的、“真实”的状态。

所以说,你描述的那个例子,其实是隐变量理论的解释,而不是“正统”理论的解释。

(请注意,前面我所说的“正统”、“错误”都是加了引号的,加引号表示它们都只是现在的一种相对主流的看法,而不是理论上必然的结论。比如说非定域的隐变量理论如波姆力学仍然是存在的。在我不加说明的时候,你暂时可以把“正统”等同于“哥本哈根诠释”)

y理论的论文格式 第9篇

关键词:高职院校;柔性管理;学生

在新形势下,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面临新情况、新问题,这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对人才培养的要求还不相符合,加强和改进学生管理工作成为摆在高职院校面前一个共同的问题。对于学生管理存在的问题主要有:学生管理理念滞后、学生管理体制不健全、学生管理队伍不优化、学生管理措施不实际,这一系列问题阻碍了学生管理的进一步发展,不利于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1]因此,要寻找一种科学艺术的管理学生的方法,做好学生管理这项工作,本论文的研究具有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一、当前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当前高职院校在学生管理方面,存在很大的问题,其中一个主要问题是,对于学生的刚性管理过多。众所周知,这一刚性管理主要是借鉴了我国普通高校的教育管理制度,此管理制度或许适合普通高校的学生,但是却不能照搬照抄用在高职学校的学生的管理上。高职院校的学生由于自己或家庭的原因,没能迈进普通高校的大门,其内心存在很强的自卑感,又处在不成熟走向成熟的发展时期,自制力差,逆反心理严重,“以刚克刚”很显然不是万全之策,刚性的管理制度,只会让学生更加叛逆,不服管,不服输,因此,刚性管理这条旧路已经行不通了,我们要改变刻板的管理制度,找出高职院校学生管理的光明的道路。

(二)为了使每个学生都能够得到自由而全面的发展,使个人的主体性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为了培养学生的创造性、灵活性、能动性,积极性,必须推进柔性管理在高职院校中的运用。实行学生柔性化管理,在社会、学校与学生的不断变化中谋求平衡,并促进学生管理良性发展,是非常重要的,高职院校的学生工作有必要在刚性管理中融入柔性管理。

二、实施柔性管理的必要性

(一)符合学生心理特点的发展

高职生由于其高考分数偏低,或是家里经济状况不佳的原因而选择到高职院校就读,这类学生有很强的自卑心理,怀疑自己的智力不如别人,自己父母没有别人的父母有钱,这种不自信的、有失偏颇的观点,是高职生自卑的主要原因。学生会用极端的方式来掩盖他们的自卑心理,一部分学生会压抑自己,不敢与别人交流,走路不敢抬头看人,不敢到人多的地方去;另一部分学生会过度的张扬自己的个性,调皮捣蛋,不听老师管教。

(二)符合社会“以人为本”的大趋势

党的_提出:”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2]“注重人文关怀”;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3]整个社会倡导“以人为本”,强调人的精神世界。企业作为经济社会的一分子,在生产经营、建设发展过程中也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尊重员工的主体地位,大力倡导人文关怀。高职生毕业之后不可避免的会到企业当中就业,在学校期间倡导柔性管理,坚持以“学生为本”,也相当于与校外的企业文化接轨。[4]

三、相关理论

(一)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

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Maslow's hierarchy of needs),亦称“基本需求层次理论”,是行为科学的理论之一,由美国心理学家亚伯拉罕·马斯洛于1943年在《人类激励理论》论文中所提出。该理论将需求分为五种,按层次逐级递升,分别为:生理上的需求,安全上的需求,情感和归属的需求,尊重的需求,自我实现的需求。另外两种需要:求知需要和审美需要。这两种需要未被列入到他的需求层次排列中,他认为这二者应居于尊重需求与自我实现需求之间。还讨论了需要层次理论的价值与应用等。[5]

高职生的需求也可以根据马斯洛的这一理论进行划分,我们每个人都希望这些需要得到满足,或是显性的,或是隐形的,高职生也不例外。尤其是处在青春期的学生,更需要安全上的需求,情感和归属的需求,尊重的需求等,我们在对学生的某种行为作出判断时,应该考虑到学生的这些需求,不能只依据没有生命的管理制度,要结合学生的内心需求进行管理,不能单纯的把学生当作“东西“来管理。

(二)我国古代 “人本”理论

“仁者爱人”,强调要善待人、友爱人,儒家的理想就是要通过“仁”的方式,营造一种和谐的人际关系氛围,学校管理坚持“以人为本”,更要“以仁为本”,使师生间能够理解沟通,老师间能够协作配合,而这也正是人本管理所追求和倡导的。在管理学中,满足人的需要,即是仁。反过来讲,对学生不友善、不体贴,动辄得咎,人人自危,这不是仁。[6]因此,高职院校在对学生进行管理时,一定要强调以德服人,以说服教育为主,促其自觉,而不是以消极的、高压、惩罚的方式使其被动接受管理。如果在管理过程中出现使大多数学生感觉到不公平不公开不公正的管理行为时,则违背了“以仁为本”、“以人文本”。

(三)麦格雷戈的X-Y理论

y理论的论文格式 第10篇

在公共管理类专业培养领域,传统的教学模式因简单、封闭、单一,严重制约了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借助职业胜任力以增强学生在公共部门管理领域的核心竞争力,以此为目标改革创新公共管理教学模式,对培养未来的公共管理人才具有重要的实践价值。明确公共管理类专业大学生职业胜任力的关键指标,建立胜任力模型,为公共管理类大学生的培养和教学改革提供指南。通过对公共管理类大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将职业胜任力模型指标植入整个培养体系,构建以提升职业胜任力为目标的实习实践体系,发挥公共部门在大学生职业胜任力培养中的重要作用,从而开发公共管理类大学生的职业胜任力。

[关键词]

公共管理类;职业胜任力模型;职业生涯规划

大学生职业胜任力是指对于准备进入职场的大学生所必备的胜任要素的总和。当前社会背景下,大学生的就业形势日趋严峻,其实质是高等学校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之间的脱节与错位,大学培育标准与社会用人需要不一致。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把职业胜任力这一人力资源管理领域要素引入高等学校教育培养计划之中,提前获取职业生涯所需的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也许可以成为解决大学生就业困境的一条捷径。特别是在公共管理类专业培养领域,传统的教学模式因简单、封闭、单一,严重制约了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借助职业胜任力以增强学生在公共管理领域的核心竞争力,以此为目标改革创新公共管理教学模式,对培养未来的公共管理人才具有重要的实践价值。

一、大学生职业胜任力的内涵

自麦克兰德(Mcclelland)提出胜任力概念以来,国内外学者对此产生了浓厚的兴趣,除了应用于组织管理和人力资源外,其他学科也对此进行研究,深化了职业胜任力的内涵和外延。麦克兰德的胜任力是指在工作和有关情境中,帮助个体取得成功的决定性的、基本的个体特征[1]。一般认为,胜任力是指绩效优异者所具备的一种特质,包含能力、技能以及知识。进一步的研究深化了对胜任力的理解,是指在特定工作场景下员工所表现出来的一些关键特征,比如价值观、动机、知识、技能甚至个性,这些都有助于增强其职场竞争力。对于大学生而言,其职业胜任力包含了未来就业所需要的各种胜任要素的总和,既有专业素养,又具备工作能力;既有潜在能力,又能付诸实际。具体而言,包括三个方面:一是表现为进入职场的一种素养,包括基本的专业知识、具备从事某种职业的技能、对职业的基本态度、所表现出来的职场行为;二是从事某种工作的能力,既包含从事各种工作都必须具备的基本能力,又包括从事特定工作和岗位所拥有的专业技能;三是既包含寻求工作的能力,又包含工作中能体现优良业绩的技能。

二、公共管理类专业大学生职业胜利力

开发的前提:职业生涯规划职业生涯规划理论作为人力资源管理的一个重要内容,肇始于20世纪60年代,进入中国后对企业管理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由于教育体制的特殊原因,高校引入职业生涯规划理论相对较晚。职业生涯规划实现了个人目标、组织需求和社会发展的综合考量,通过对个体主观因素的测定和分析,考虑社会的现实和未来需求,确定个人的奋斗目标,选择合适的职业目标,以此制定分阶段的执行方案。科学的职业生涯规划,有利于个体正确认知自我和社会,提前做好职场准备。特别是对于面临就业难的大学生,进行合理的职业生涯规划是大学生走向成功最重要的先决条件。进行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不能等到即将就业才开始,应该从进入高校的第一天就开始进行。不仅仅只是规划大学期间的,也要对未来职业生涯有个初步愿景,关键是把二者很好地进行接轨。整个大学职业生涯规划包括三个过程:一是打好职业生涯规划的基础,主要是认真学习公共文化知识以及专业基础知识;二是树立职业发展目标,了解专业未来的发展空间,熟知公共部门对大学毕业生能力和知识的要求;三是学习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和国家公务员制度课程,能够使每个专业学生学习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知识,了解政府部门的岗位分析,了解公共部门的用人之道。

三、公共管理类大学生职业胜任力模型的构建

随着社会的日趋复杂化,公共管理的不可治理性大大增加,这对公共管理提出了更大的挑战,对从事公共管理的人员素质和公共管理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明确高校公共管理类人才的培养目标,有必要明确公共管理类专业大学生职业胜任力的关键指标,通过对这些关键特征进行识别,才能为公共管理类大学生的培养和教学改革提供指南。如何识别胜任力,关键是建立胜任力模型。胜任力模型实际上是为了实现绩效目标而所需的各种要素的组合。如何建立模型,一般采用行为事件访谈法(BehavioralEventInterview,BEI)。该方法通过对被访谈者在职业生涯中最成功和最失败的三件事的回顾,探察访谈内容中所表现出来的该访谈者的胜任特征。在此基础上,通过对比该工作角色中优异者和表现一般者所体现出来的差异,以此确定工作角色的胜任特征模型。为了建立公共管理类专业大学生职业胜任力模型,我们对已就业的公共管理专业毕业生、部分党政机关以及专业教师进行了半结构化的访谈。通过半年多的持续性访谈,结合已有文献的检索总结,根据互斥性、相关性和完备性要求,通过对比分析,我们初步形成了公共管理类专业大学生职业胜任力的七个基本指标:业务知识、管理技能、社会交往、业务能力、精神风貌、身心特征、成长导向。内容分析最终得出一个七维度的公共管理类专业毕业生职业胜任力的概念模型。每个胜任力指标又包含若干个胜任力二级指标。

四、公共管理类大学生职业胜任力开发方案

根据公共管理类专业的特点,结合公共部门的实际情况,从公共管理类专业胜任力模型的要素出发,将理论学习与实习实践相结合,运用公共部门场景模拟和现场实践,使学生的理论知识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只有这样,才能使公共管理类专业大学生具备未来公共管理者的胜任力。具体而言,可以从几个方面着手。第一,将职业胜任力模型指标植入整个培养体系。职业胜任力的模型指标是一个完整的体系,涵盖了公共管理类专业大学生在大学期间必须具备的各种知识和技能要素。国外一些高校的实践表明,只有将所有的模型指标整合到培养体系之中,才能最大限度地开发大学生的职业胜任力。将职业胜任力模型指标植入培养体系,首先是根据模型指标,结合公共部门的现实需求以及公共管理类专业大学生的实际状况,设置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理论课、专业拓展课、实习实践课等课程和实习体系,课程改革是课程内容、课程目标和课程方法的系统变革[2]。保证所有培养方案都与职业胜任力密切相关,最终目标是提升大学生的职业胜任力。其次,公共管理类大学生的培养不能封闭在学校,而应该由学校和公共管理部门通力合作,从公共部门的现实需求出发,课程设计与人才培养方案有必要邀请公共部门工作人员的参与。同时,通过举办各种论坛聘请公共部门领导开展专题讲座,甚至直接聘用公共部门工作人员为学生授课,对学生学习质量和效果的评价也可以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第二,构建以提升职业胜任力为目标的实习实践体系。公共管理类大学生的培养必须定位于复合型人才。只有这样,才能适应地方治理与社会发展需要。作为重要的教学环节,实习实践学时必须得到充分的保障,可以把职业胜任力的模型指标分解到相对应的实习实践中去,设计校内实验和校外实践两大模块。校内实验模块主要是模拟真实工作环境,购置公共部门管理的实验教学软件,通过软件平台的仿真实验模拟公共部门系统的运作,比如电子政务系统、公共部门绩效评估系统、社会保障模拟系统等,利用模拟真实工作场景的教学方法,通过多媒体和网络平台,把公共部门搬到高校的实验室,让学生在实验室模拟熟悉公共部门的运作流程,运用虚实结合、以实为主的教学方式,促进理论与实际的结合[3]。全面提高公共管理类专业大学生的业务知识能力和管理技能,从而促进综合能力的提升。校外实验模块主要通过参与公共部门实际工作,撰写学年论文和毕业论文,实现理论结合实际,用专业知识解决实际问题。通过实习实践,可以把学到的公共管理理论应用于实践,同时发现一些问题,这些问题成为学年论文和毕业论文的选题指南和写作方向。理论与实际的高度结合既强化了对公共问题的深刻认识,又拓展了实际动手解决现实问题的技能。第三,发挥公共部门在大学生职业胜任力培养中的重要作用。公共管理类大学生的未来职场在公共管理部门,因此提前邀请公共部门介入公共管理类大学生的人才培养体系,是提升他们职业胜任力的重要一环。首先,培养公共管理类大学生的感性认识。在公共管理类大学生入学之后,组织他们参观和认识公共部门,特别是通过认知实习,选择参观诸如政务服务中心等有代表性的公共部门,初步了解公共部门的职能、组织结构、规章制度和日常管理行为。选聘有丰富工作经验的公共部门工作人员加以介绍,边参观边了解边学习,可以通过座谈会、实地考察等方式进行,为加强对整个公共管理专业知识的感性认识打下良好的基础。其次,破除校内外之间的藩篱,将公共部门领导和专业人士请入校园,为公共管理类专业学生开展专题讲座、座谈会、现场问答等。形式可以多样,人员可以因专题而异。围绕社会热点问题和公共管理的现实需求进行讲座或对话,使学生知晓当前党和政府的方针政策,了解公共部门管理的前沿,掌握公共管理的方法技巧。这种形式既严肃又活泼,既有理论知识,又有现实对策,可以丰富教学内容,拓展校外课堂,学生也乐于接受。最后,学校与公共管理部门开展联合培养,合作开发公共管理类大学生的职业潜能。组建联合培养委员会,就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教学课程的安排、实习实践的落实等进行讨论,公共部门可以安排大学生进行实习和就业,学校可以为公共部门提供智力支持和人力资源,促进双方合作共赢。对于公共管理类大学生来说,在公共部门工作期间的宝贵经历可以使他们尽快适应公共管理新常态,获得一定工作经历和从事有价值的工作,从而提高对自身能力、特性、态度和就业潜能的洞察力。

[参考文献]

[2]王行靳.基于职业胜任力的财经类院校人才培养的嵌入路径[J].内蒙古财经大学学报,2014,(5).

y理论的论文格式 第11篇

《大学语文与写作》考试大纲

一、考核目标

主要考核学生的语文基础知识和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阅读、分析浅近文言文、一般语体文的能力以及写作常用文体的能力。

二、考核内容

考核内容分为四个部分:语言知识、文学常识、阅读分析、基础写作。

(一) 语言知识

1.识别古今意义有所不同的词语;了解文言词语一词多义现象;注意掌握现代汉语中仍然在运用的文言词语。识别通假字和古今字,理解其含义。

2.了解常用文言虚字之、其、者、所、诸、焉、则、而、于、以、且、乃等的用法和同一个文言虚字在不同语言环境中的不同含义。

3.理解文言文中与现代汉语不同的语法现象和句式,如使动用法、意动用法、名词作状语、名词用作动词、宾语前置、判断句、被动句等,并能正确地翻译成现代汉语。

4.理解古今作品中比喻、比拟、对偶、排比、夸张、层递、反复、设问、反诘等修辞格。

(二)文学常识

y理论的论文格式 第12篇

我们通过贝尔不等式的验证,已经排除了定域隐变量理论的可能性。

现在我们有两种说法:

X理论:两个盒子里的鞋子分别有明确状态,当我们知道了一只鞋的状态时,我们立刻就知道了另外一只手套的状态。这就是“隐变量”的观点。

Y理论:两个盒子里的鞋子没有确定状态,它们处于叠加态,直到观察其中一只,它才能获得一个状态。在它获得一个确定的状态后,另一只手套同时获得了另外一个状态,然后我们同时知道两只手套的状态。这就是“正统诠释”的观点。

按照X理论,两个粒子在诞生之后,就各有确定的且相互独立的状态。当两个粒子远远地分开后,A的任何事件,都不会再影响到B了。A和B两者在被观察时的行为必然都是相互独立的,两个粒子之间的相关性由它们诞生的事件决定的,而与后续一切事件无关。这时候,无论我们对A做什么,B的行为都不会受到影响。我们观测B时,其观测结果与A不再有任何关系。

而按照Y理论,两个粒子在诞生后就共同处在一种纠缠的叠加态,相互不独立。其中任何不管哪一个发生了任何一个事件,必然会同时影响到两个。所以对两者的观察所产生的结果就不再是独立的事件,而是互相影响的。在这里,如果我们先观察了A,由于不同的观察行为会产生不同的影响,因而B的观察结果会根据先前A采取了什么样观察行为而相应地表现出不同的结果。也就是说,如果我们先观测A,那么B的观测结果就不再取决于它诞生时刻所产生的“确定状态”了,而是取决于对A的观测行为。

也就是说,按照Y理论,对AB任何一方的观测都同时影响两边,所以A所经历的不同观察行为,会以不同的方式干扰B的观察结果,因而B的观察结果会根据A采取了何种观察行为而有所不同,从而AB的观察结果的相关性就不仅仅取决于它们的诞生事件,而且还取决于我们采取了什么样不同的观测组合。因而在重复多次的实验中,我们随机地变换观测组合,我们就会发现观测结果的相关性和X理论那种“双方独立”的预测不一致。按照这种逻辑,我们就可以设计我们的实验,来判断经典观和量子观之间的区别。如果我们的测试手段足够多,这种相关性的变化就能体现出来。

现在我们准备了3种不同的观测实验手段,每个实验都会产生两种可能结果。

然后我们用一个发射器,发射成对的纠缠粒子。现在我们不停地产生很多对相互纠缠的粒子,一一发给Alice和Bob,然后他们每次都各自做随机地从这三种实验手段中取其一来对收到的粒子进行测试。那么我们看看,他们的实验结果会是如何。

具体地,某一个定域隐变量理论和量子力学会有何种不同的结论。我们仍然用两个纠缠粒子的自旋状态作为例子。

Alice和Bob分别随机选择在三个不同的方向上来观察粒子的自旋。这三个方向在同一个平面上,且相互之间的夹角各为120°。我们把这三个方向组成一个测量的坐标系如下:

我们把这三个方向分别叫做X、Y、Z。这里,我们约定Bob和Alice的坐标系正好翻转180度,因而Bob的X方向与Alice的X方向正好相反,YZ两个方向亦然(选择相反的坐标系,只是为了表述更方便一点。因而粒子的自旋是反相关的,我们用相反的坐标系,就可以用正相关来描述)。

这样一来,当他们同时选择在X方向上进行自旋测量时,它们得到的结果就是完全相同的(同时向上或同时向下),YZ亦然。现在,我们不停地把纠缠粒子对发给Bob和Alice,他们分别随机选择某一个方向来观察自旋,分别得到的结果必然是“向上”或“向下”两者之一。我们来看看两个人得到结果有多少是相同的,又有多少是相反的。

按照X理论,一对粒子在发射出去后,分别具有确定的状态,具体是什么状态我们暂时不知道,我们所能知道的,是它们在相同的方向上测量的结果必然是相同的。而在不同的方向上测量,则可能会不同。总而言之,这一对粒子在两端分别测试的时候,不外乎会得到8种不同的可能结果(每一类确定的状态对应一种结果)。列表如下:

而Alice和Bob每次都会从三个方向中各自选取一个进行测量,那么,他们所选取的测量组合就会有3×3=9种可能,具体说,如果Alice测量了X方向,而Bob测量了Y方向,我们记做XY。那么这9种组合分别是:XX、XY、XZ、YX、YY、YZ、ZX、ZY、ZZ。

现在,我们按照X理论来假设:

那么,每个粒子的测量结果并不会因为另一个粒子的测量结果而改变。因而,对应着上面8种粒子的可能测量结果,我们就可以统计出来,每一种状态在这9种测量组合中结果是相同还是相反:

我们可以看到,第1种和第8种两种情况,它们得到的结果总是相同的。而其余的各种情况,在我们随机变换观测组合的时候,它们总是有4/9的可能性得到相反的结果,而5/9的可能性得到相同的结果(你可以在上表中数一数)。这一点非常容易理解:不论哪一种可能的情况,它们必须要保证在同一个方向测量时得到相同的结果,而在不同方向测量时就是随机的结果,因此,得到相同结果的概率肯定会高一些。

比如说,处于某种未知原因(可能是发射器本身的机理造成的,或者是其他什么原因),发出的粒子对只有2~7的几种可能,那么,Alice和Bob得到相同结果的概率就是5/9。但是如果发射器发射出的粒子还包括1或8两种可能,那么他们得到相同结果的概率就一定会大于5/9。因而我们可以下结论:无论是我们的纠缠粒子对是如何发给Alice和Bob的,它们测量得到相同结果的可能性总是会大于或等于5/9,而不会小于5/9。

P\left( 测量结果相同 \right)\geq\frac{5}{9}

这个,就是大名鼎鼎的贝尔不等式的一个实例。

也就是说,不论两种粒子的运动遵循何种规则,只要是这两个条件满足:

那么上述不等式必然成立。

那么,我们再来看看量子力学是怎么预言这些观测结果的。在这里,AB的测量结果是互相影响的,A的测量结果不光取决于A的测量方式,还取决于B采取何种测量方式。比如说,Alice测量了X方向。这个测量会导致A的量子态坍缩到一个X方向上的确定的状态,上旋或上旋。假设说Alice得到了一个上旋的结果,那么A粒子就会